凌源市深入推进打击盗采矿产资源工作,构建了“源头防控、长效监管、全民共治”的工作格局,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有效维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筑牢坚实屏障。
强化排查,织密源头防控网。组建由自然资源、公安、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合排查小组,聚焦偏远山区、河道周边、废弃矿坑等盗采高发区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建立“一区域一档、一隐患一策”的排查台账,详细记录排查区域的矿产类型、地理坐标、是否存在盗采痕迹等信息。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公布24小时举报电话和线上举报平台,充分发挥村组干部、警务助理、企业的“前哨”作用,形成“监督+排查”的双重防控格局,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完善机制,构建长效防护墙。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明确自然资源、公安、应急管理等各部门在打击盗采矿产资源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和协同办案机制,加强行刑衔接,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案件线索,有效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违法犯罪。加强节假日和夜间巡查,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和无人机、铁塔监控等可视化监管系统,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常态化监管,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行为,全力减少违法违规开采现象。
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共治氛围。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让群众了解盗采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地质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危害。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组、矿区、开展“面对面”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现场解答疑问等方式,普及群众矿产资源保护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盗采行为,主动举报违法盗采线索。同时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企业依法开采意识和从业人员的守法经营意识,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