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凌源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凌源教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依据“十三五”规划齐心协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格局不断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党建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十三五”期间,教育局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强局机关自身建设和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2017年,全市农村学校党组织隶属教育局党委管理;2018年,教育局党委荣获朝阳市优秀党组织称号。
(二)硬件建设投入大质量高
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薄”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和营养餐改善工程,“十三五”期间共建设及规划建设项目144个,总投资额为58665万元,总占地面积266778平方米。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购置教育技术装备。多媒体录播室、立体数字地理教室等填补多年的空白,各专用教室基本达到国家、省新装备标准。
(三)各阶段教育快速发展
1、学前教育:2016-2020年,全市城乡共新建幼儿园54所,新增面积26107㎡,投入资金5634.4万元,新增学位1961个,改善学位2217个。印发了《凌源市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实施方案》《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办法》,解决整改了3所小区幼儿园归属、挪用问题,并确定4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市普惠率达73%,在园人数4001人,下拨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486万元。实现了“一个乡镇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各乡镇实现了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入园难”、办园水平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义务教育: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战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力度,加快缩小县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采取“依法控辍”“管理控辍”“ 扶贫控辍”等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已达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98%。2016年10月,我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3、高中教育:严格按照规划开展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高考改革工作正式实施,全市5所普通高中(含民办金鼎高中)全部按照高考改革要求完成了学生的选科、配课等关键环节的对接。印发了《凌源市教育局消除大班额实施方(2018-2020年)》,压缩了2018级、2019级普通高中新生招生计划,全市普通高中所有教学班班额都保持在了50人或50人以下,并正向45人班额过渡。加强特色高中建设。在实验中学、凌源中学先后通过省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后,2019年我市第二高级中学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也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获得“省特色普通高中”称号。
4、职业教育:加强专业建设,围绕凌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农牧等主体产业发展趋势和现状,形成了以汽车、电气、机加三大专业为主的11个优势发展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与域外近60家大中型企业、域内1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整体就业率达100%,当地企业就业学生占比20%以上,加强社会培训,“十三五”期间面向农村开展的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保育员、母婴护理员培训等,开展各类培训3000多人次,开展电工、焊工等各工种鉴定900多人次,为凌源市技术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得以长足发展,但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教育资源不足。各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办学资源还相当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部分学校校舍建设、设施设备、仪器装备、图书等还没有达到省级标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二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城区布局调整还不尽科学,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农村教师年龄老化,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四是学校内涵发展明显滞后,学校缺少办学活力,干部教师教育观念需进一步更新,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
二、“十四五”重点工作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更好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高站位快发展。站在教育发展的新高度,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面向国家和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分阶段实施,分步骤推进,实现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2、找关键带全局。准确把握我市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瞄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影响全局的重点领域,整合资源,精准发力,通过点的突破带动全局整体发展。
3、抓问题促创新。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以改革精神和创新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4、补短板求实效。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农村小学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放在首要位置,以更实的举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发展目标
五年内,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阶段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逐步建设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促进教育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促进教育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争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四)重点任务及重大推进项目
到“十四五”末,本地区完全消除大班额,同时乡镇寄宿制学校的洗浴、饮水、取暖等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全部配齐,学生吃、住、学、文化活动等基本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条件得保障,结合实际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实现专递课堂、同步课堂,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
1、拟实施的重点项目
“十四五”期间我市重点围绕解决城区学位供需矛盾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拟实施重点项目127个,总投资11.9617亿元。
(1)朝阳市凌源市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项目:“三通”工程之校校通项目(教育专网); “三通”工程之班班通项目;升级改造实验室、专用教室、计算机室项目;同步课堂建设项目;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教育云平台、教学、学习应用、各类系统集成项目校园监控系统项目;职教中心、特教学校实训、特殊设备项目;国家考试标准化考区、考点建设项目。共投资3.07亿元。
(2)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校舍建设项目:新建教学楼6000平方米,共投资0.138亿元。
(3)凌源市第三初级中学校舍建设项目:教学楼12000平方米,共投资0.3亿元。
(4)凌源市滨河小学新建项目: 教学楼10000平方米,食堂3000平方米,厕所500平方米及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建设, 共投资0.3975亿元。
(5)凌源市第五初级中学新建项目: 教学楼12000平方米,综合实验楼2400平方米,宿舍楼6000平方米,食堂3600平方米,厕所500平方米及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建设, 共投资0.6725亿元。
(6) 凌源市第一初级中学综合楼、食堂建设项目:综合楼3000平方米,食堂2000平方米,共投资0.125亿元。
(7)凌源市乌兰白中学教学楼及宿舍楼建设项目:教学楼2400平方米、宿舍楼1500平方米,共投资0.0975亿元。
(8)凌源市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及运动场地建设项目:教学楼3200平方米,综合楼2600平方米(含公共教学及康复中心、教师办公),宿舍2000平方米,学生食堂1000平方米、厕所200平方米及运动场地建设,共投资0.265亿元。
(9)凌源市刀尔登中学宿舍楼、食堂建设项目:宿舍楼2500平方米,食堂1000平方米,共投资0.0875亿元。
(10)凌源市第四幼儿园建设项目:教学楼2500平方米及附属,共投资0.0725亿元。
(11)凌源市第五幼儿园建设项目:教学楼3000平方米及附属,共投资0.085亿元。
(12)凌源市第三高级中学异地新建项目:教学楼3栋,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宿舍楼3栋,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体育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厕所1000平方米及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建设,共投资2.015亿元。
(13)凌源市职教中心分校区校舍建设项目:产教综合楼12000平方米,宿舍楼6000平方米,食堂2000平方米,厕所500平方米及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建设,共投资0.5525亿元。
(14)凌钢小学综合楼、食堂建设项目:综合楼5000平方米,食堂2000平方米,共投资0.175亿元。
(15)凌源市北炉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教学楼3000平方米,共投资0.075亿元。
(16)凌源市素质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实训楼10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5000平方米,宿舍6000平方米,食堂3000平方米,运动场地10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建设,共投资0.64亿元。
(17)凌源市第六幼儿园建设项目:教学楼5000平方米及附属,共投资0.135亿元。
(18)凌源市第七幼儿园建设项目: 教学楼2500平方米及附属,共投资0.0725亿元。
(19)凌源市松岭子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教学楼1200平方米及附属,共投资0.04亿元。
(20)凌源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项目:教学楼5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建设,共投资0. 135亿元。
(21)凌源市凌河小学、凌源市第四初级中学、凌源市沟门子(镇)中学等107个运动场建设项目,共投资2. 9942亿元。
2、学前教育实现普惠性发展
到2025年,学前教育实现普惠有质量发展。优化全市幼儿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增强办园活力,实现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目标;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现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明显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80%以上,在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数占比达到50%,优质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70%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得到推进。
2021年,在城区新建1所公办五星级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
2022年,在城关镇新建1所公办五星级幼儿园,改扩建村小幼儿园。城镇新建小区根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要求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现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5%。
2023年,在红山小学院内建设1所公办五星级幼儿园,建设村办幼儿园,实现一镇多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现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
2024年,大力发展村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现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5%。
2025年,大力发展村办幼儿园,基本实现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目标。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现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
3、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
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持续加大经费投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1)坚持不懈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完善控辍保学工作网络,加强学籍管理,利用好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比对机制,针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制定“一校一策”“一生一策”工作方案。
(2)破解“城镇挤”“乡村弱”短板,坚持以整体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着力解决“城镇挤”和“乡村弱”问题。
(3)解决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相对薄弱问题。实验教学:全市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验教学设施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完全村小达到二类标准;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为省标下线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开放空间。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实践、学会合作,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要关注思想、态度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础认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培育,严格落实体育、美育工作基本标准和相关政策规定,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课程。
(4)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坚持“铸魂育人”,把“八个统一”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课始终。
(5)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建档立卡户子女、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6)建立中考电子阅卷室。
4、深化高中教育改革
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结构调整、挖潜提质。坚持优质、特色发展。完善两个省级示范高中(实验中学、凌源中学)硬件建设,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完成省级特色高中(二高中)的基本建设,优势明显。着力提升第三高中的特色办学水平及特色办学水平,推动第三高中迈进省级优质、特色高中行列。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加强实验教学和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建立健全适应新课改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适应新高考,加强培养模式的建设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学生的选科指导,完善学生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控制学校发展规模,实现班型向45人的转变。巩固现有的辽西北教育县域前列的成果,续写凌源高中教育佳话,为创省一流高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5、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根据我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规划建设十五个资源教室,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布。即:东:三家子中小学、幼儿园;西:三十家子中小学、幼儿园;南:河坎子中小学、幼儿园;北:东城小学、第二初中、凌钢幼儿园,中:牛营子中小学、幼儿园。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和一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东城五里铺小学校址)。
(1)完成特教学校楼房建设任务。根据特殊儿童需求,探索推行医疗康复和职业训练相结合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契机,积极争取特殊教育项目及经费。在“十四五”期间,在现特殊教育学校院内规划筹建一栋3200平方米的综合性教学楼(能容纳290名在校生),1800平方米的宿舍楼。其中综合性教学楼内包括1000平方米的康复中心,引进医疗器材和康复器材,探索“医教结合”教学模式,更好地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学习服务。
(2)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将早期干预年龄提前至四周岁,尽早开办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班。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尽快实施残疾学生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争取15年教育覆盖率达到45%。
6、规模优质发展职业教育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专业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创立特色、打造品牌的突破口,以第二校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基础能力,“十四五”期间,完成第二校区实训楼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产教综合楼、宿舍楼和食堂的立项和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服务能力,深入实施职普招生比大体相当的中职招生改革,到“十四五”末,中职招生稳定在1500人以上,在校生稳定在4500人以上,年实施社会各种培训2000人以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按照“双师+名师”的教师建设工作思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市级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以上。
7、大力发展体育和艺术教育
(1)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体育、艺术课程开课率和课时开足率均达到10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构建科学的中小学衔接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文体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文体活动。所有学校应组织和设立学生运动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能够至少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一项课外艺术活动,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有一项艺术特长。
(3)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争创5-10所校园足球特色校和3所足球特色幼儿园;加强足球师资力量的配备和培训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
(4)全市要配齐配足专业教师,强化在职培训,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结构合理、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需要的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到2022年,形成学前教育和小学教师以专科为主、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以本科为主的体育、艺术专任教师。鼓励体育、艺术专业毕业生和城镇骨干体育、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加强在职体育、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3年内,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进行各种类型及各个层次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农村体育、艺术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制定鼓励教师完成体育、艺术教学和训练运动队、辅导艺术活动任务的相应措施,让体育、艺术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修学习、教育科研以及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和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5)加大体育、艺术场地和设施建设力度,让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按规定建有基本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条件设施;加强科学研究和交流,完善教学科研体系,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规划,配备专职或兼职科研人员,逐步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研究队伍。
8、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
继续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2.0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建设;搭建教育城域专网和对中小学校园网络的改造;初步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按师生人数实现计算机比例达标;普及智慧课堂、创客教育等创新教育;补齐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相关的设施和基本教学仪器,普及数字化实验探究设备和部分设施;补齐中小学各专用教室设施设备基本配置,同时按专业性质提升信息化能力;校园监控全覆盖(含明厨亮灶);普及走班排课和学生学情分析系统;国家考试标准化考区、考点建设;实现职教实训设施设备、特教特殊教学设施设备、幼儿园玩教和学教设施设备等信息化程度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等;
(1) “三通”工程之校校通项目(教育专网): 组建教育城域专网,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并入到专网,根据学校原有网络情况,一校一案进行入网设计,共投资1806万元 。
(2)“三通”工程之班班通项目:对班班通设备按年限进行更新淘汰,实现约1900个的全覆盖,共投资4750万元。
(3)升级改造实验室、专用教室、计算机室项目:按师生人数实现计算机比例达标;普及智慧课堂、创客教育等创新教育;补齐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相关的设施和基本教学仪器,普及数字化实验探究设备和部分设施;补齐中小学各专用教室设施设备基本配置,同时按专业性质提升信息化能力,共投资9817.3万元 。
(4)同步课堂建设项目: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建设,实现全市各类学校同步课堂和远程互动教研,有校带弱校,教师资源进一步均衡,改善弱校个别学科开不出,开不全、开不齐的现象,共投资2005万元。
(5)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数字校园(中小学、职教、特教、中心幼儿园)。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安全、校园生活等各方面,共投资5770万元。
(6)教育云平台、教学、学习应用、各类系统集成项目:初步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教师教学应用、学生学习应用、家长互动应用、各种系统集成,普及走班排课和学生学情分析系统等,共投资3800万元。
(7)校园监控系统项目:校园监控全覆盖(含名厨亮灶),部分学校实现临界报警,大约12600个点,共投资2266万元。
(8)职教中心、特教学校实训、特殊设备项目:实现职教实训设施设备、特教特殊教学设施设备等信息化程度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等,共投资550万元。
(9)国家考试标准化考区、考点建设项目:新建1所70个终端的标准化考点;更新原建约240个终端的设施设备;安全认证终端建设;身份认证采集终端;专属视频会议系统;指挥中心建设;题库、卷库等信息化改造;5G条件下屏蔽设施设备;与国家、省联网定位的特种保密运输工具等,共投资1042万元。
9、推进校园安全建设
(1)推广3D安全教育教学数字应用平台,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创建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校门安全管理、班级考勤、宿舍考勤,安全管理信息、通知发布等等。
(2)积极推动校园技防系统与公安机关、教育主管部门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工作:全市所有学校重点部位视频监控采集系统安装;全市农村小学村小102所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安装;继续推进部分学校校门口硬质防撞隔离装置的配备防撞墩、升降柱、阻拦架安装。
(3)加强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管理。创设校园“安全知识角”配齐配足校园安全知识读物。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各种应急演练,完善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许可,引入风险评估机制。
10、加强卫生健康规范化管理
(1)进一步规范卫生管理工作,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公共卫生课课程计划,确保健康教育课规范开课率达到100%,确保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达到100%,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达到100%。围绕学校常见病、多发病和季节性传染病防治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加强中小学生近视眼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护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凌源何氏眼科、凌源爱尔眼科作用。
(3)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凌源市教育局认真落实上级财政补贴每生伙食标准,有效指导各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规范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切实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努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积极促进青少年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1、推广规范化的语言文字
到2025年,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普通话基本成为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材(含讲义、教学辅助读物)用字,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
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职业学校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应在教学中增加普通话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学前教育专业进一步加强口语课教学,并在课时安排和考核、考查等环节上给予保证。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做好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要精心组织并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引导师生关注社会语文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
12、深入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从2021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多元的育人体系;实现主题文化进校园课程化、基地教育多元化、常态化、实效化;重点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拓宽家庭教育渠道,将个体星级幼儿园纳入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家庭教育由省级先进县区向国家典型迈进;重点抓好“青蓝工程”,组织送教下乡,让青蓝工程建设走向制度化;创建特色品牌,深入开展“城乡手拉手献爱心活动”、“道德模范进校园,人人争当好少年”和“城乡英雄中队、英雄团支部手拉手”品牌活动;借助“国家美育协会凌源分会”之力,让美育教育进校园,让凌源的美育教育与国家美育教育接轨。
(五)保障措施
1.坚持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贯穿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协调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支持教育发展,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基层党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学校党支部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教育管理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校园民主,推进校务公开。三是强化问责追责,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
3.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持“三个增长”。三是落实国家各项扶贫助学政策,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大对义务教育段低保家庭子女教育资助力度,健全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畅通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渠道,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四是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4.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一是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和自觉性,依法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联动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各种防范演练,保障全区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全体师生的安全。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畅通教师入口,建立常态化师资补充机制。力争“十四五”期间全部消除临时代课教师,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职称评聘中更加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积极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经过5年努力,教师培训制度和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师德教育和教师职业精神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和办学治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进而打造高品质学校。
6.健全教育督导机制。一是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配齐配强督学人员,全面落实教育督导职能,充实教育督导力量,确保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独立行使职能,重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督促整改。二是加强对学校的督导,完善学校督导的政策和标准,对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完善评估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四是加强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培训,严格教育督导队伍管理监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队伍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