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外媒聚焦
凌源养殖产业向标准化迈进
发布日期:2020-12-18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
浏览:

凌源的荷包猪养殖已有300多年历史,然而到了本世纪初,由于这个品种猪的产量低、养殖成本高,以一家一户养殖为主的荷包猪养殖就几近“灭绝了”。不过,凌源标准化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挽救了这一物种。

2019年,在广泛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凌源市大王杖子乡引进禾丰牧业公司规模化种猪饲养项目,总投资1.5亿余元,占地160亩,目前已建成猪舍面积2.41万平方米,投产后年可出栏商品种猪7万头、产值7000万元、带动就业70人。

凌源市把标准化畜牧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整合、技术配套,养殖龙头企业遍布凌源除青龙河保护区之外的乡镇。

提高生猪标准化生产水平。凌源市已建成以凌源市种猪精液供应中心为核心,26个区域综合改良站为载体,240个改良点为依托,覆盖全市养猪户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生猪养殖中,已建年产500头以上温氏生猪产业园项目30多个;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连新亚伟商贸有限公司,与凌源市宏瑞肉联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于2019年1月投资8000万元,对原有屠宰技术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新上年产4万吨畜产品深加工改扩建项目,将生猪年屠宰能力由原来的30万头增加至50万头;2020年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宏瑞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与大连禹泽(辽宁)食品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投资5500万元用于建设冷链物流项目,现已配备冷链运输车辆54台,再上屠宰生产线一条,屠宰能力已达150万头。

肉牛产业围绕市场壮大养牛规模。随着三十家子大牲畜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凌源形成了以市场为依托,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共同发展肉牛养殖与繁育的良好局面。2020年,凌源市肉牛规模养殖场已达427户,是全省肉牛养殖示范县,饲养量位居朝阳市第一。凌源创造性地把标准化养殖与黄牛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启动了“黄牛养殖入万户”项目,既带动了扶贫户,又壮大了产业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脱贫项目。2020年,在全市16个乡镇共建设36个规模的扶贫养殖场,其中,扶贫养牛场6个,年饲养量达到1600头。目前,凌源已拥有国家级养殖及深加工企业1个,省级4个。在刘杖子镇新建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占地60亩,建设年屠宰肉牛3万头加工厂,接长标准化养殖产业链条。目前,凌源市以西门塔尔为主要品种的肉牛饲养量已达25.49万头、出栏11.58万头。

强化禽类标准化养殖能力。凌源市通过特色禽类养殖、小型家庭扶贫养殖农场,扩大禽类饲养规模,全市禽出栏量达到1822万羽,其中规模化养殖约占三分之一,共建扶贫养鸡场9个规模,年饲养量450万只,出栏375万只;发展特色鹌鹑扶贫养殖场3个,饲养量80万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凌源市在发展庭院养殖中,扶持贫困户建设“微农场”,实现饲养流程标准化,提升贫困户养殖的环境意识和养殖健康安全意识。

                        (编辑:刘欣欣;审核:边敬一)